close

4/21,讀冊網站推薦語言學書籍 《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南方朔老師撰寫的導讀

以下內容引用自讀冊網站簡介: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665378

 

語言會不會影響你的思考方式?換個語言,我們會不會擁有不一樣的世界觀?

 

 

語言是看世界的一面鏡子!  南方朔 / 作家、評論家


以色列語言學家多徹所寫的這本《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換個語言,世界就不一樣?》是很重要也很有趣,也具有知識強度的語言學著作,因為它觸及的乃是當代認知科學最前沿的問題。語言只是外表,隱藏在裡面的有腦神經生理學、生化遺傳學、知覺理論、西方的古典學、人類及考古學、文化科學等。讀了這本書後,我們當知道學問有如大海,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汪洋中的點滴而已。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知識的無邊無涯,對學問的敬畏,更加好奇及樂於追求,那才是讀了本書最大的收穫。

我們都知道,我們看到和所感知到世界,而後將我們的感知說出來,那就是語言和語言學的源起。但這只是源起,真正的問題才剛剛發生而已。例如,我們感知的世界是真還是假?人們的感知有沒有普遍性,A的認知和B的認知,今天的認知和古代的認知是否相同?當人們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知時,說出來的是實像或虛像?A所說的和B所說的是否相同或相通?當這種問題無限追問下去,我們的疑問就更多了,不同語言的人是否有不同的感知或思考的方式?語言是否有優劣高下之分?為什麼世界上,各種語言的使用者有那麼大的不同?語言的差異是自然決定,或是文化決定?當我們思考到這些問題,我們會掉進知識的迷霧中,一方面我們更迷惘,但換個角度,我們卻也愈來愈聰明開闊。這就是追求知識真正快樂之處,進步因此而發生。

多徹這本著作,其實是很有野心的。它從語言的幾個基本問題:語言是怎麼說顏色、方位、性別等基本的知覺,一路直通語言的本質和差異、知覺的科學和文化社會科學,甚至還包括了文學與哲學等。本書沒有試著要給人任何具體的答案,只是陳述了相關的學術思想譜系及語言和相關學問演化發展的過程。本書在知識上有破無執,其實是本極佳的深層語言知識論的啟蒙之作。這種性質的著作,縱使在西方亦不多見,它的論旨也只散見於各種高等學報及論文選集裡,因此我建議讀者,對此書要細讀細想,透過此書來擴大知識的視野,那才不枉此書的價值。

本書把「語言如鏡」當作書名裡最大的隱喻,他的這個隱喻是出自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所著的《愛麗絲的境中奇緣》。愛麗絲的奇遇來源有二:一個是「仙境」(wonderland),另一個則是和世界相反的「鏡中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Glass),而「語言如鏡」所指的,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所認知的世界,其實是個很不確定的世界。就以本書談的最多的色彩這個問題而言,近代有關色彩的研究,乃是一個龐雜的學術領域,剛好前幾年我約略的讀了當代顏色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哲學教授拜斯尼(Alex Byrne)及伊利諾大學哲學教授希爾伯特(David R. Hilbert)合編的兩大冊《顏色的科學》和《顏色的哲學》論文選集,我即理解到顏色問題早已成了當代認知科學和認知哲學的主要新興領域,它涉及物理學的光學、神經生理學的視覺細胞學、知覺訊息的神經傳輸、人類的視覺感知能力等科學領域,也涉及人類的色彩經驗、如何敘述顏色的能力以及顏色辭彙的演化等哲學文化領域。色彩的科學和哲學,統稱為一種認知科學,語言學只不過是它的分枝而已。

本書在談到人們敘述色彩的語言時,真是旁徵博引,他從十九世紀英國的古典學學問家首相格萊斯頓對荷馬的顏色敘述開始,一直談到當代色彩科學的最新發展和色彩認知所產生的爭端,不是博學者寫不出這樣的著作。

世界是個實體,人的感知是第一面鏡子,把感知到的用語言去說出,那是第二面鏡子,因此透過語言來認知世界,有時清晰,有時即難免繞射折射出現許多鏡像,因此語言不準處,我們真正看到的是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所形成的文化偏差。在人類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文化問題其實扮演了極重要的因素。這也是人們在反省語言問題時,不能疏忽了它背後的文化論的原因。

 

 

【精英翻譯有限公司】05/02/201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語言學 語言 文化
    全站熱搜

    ests243316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