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B型肝炎,但對C型肝炎卻一知半解或一無所知,其實,C型肝炎與B型肝炎一樣,病毒會進到人體血液裡侵害肝臟,導致肝臟發炎、受損、纖維化及硬化,但C型慢性肝炎對肝臟的傷害可能遠超過B型肝炎。瑪莉(匿名)就是C型肝炎受害者之一。
“2001年,我接受了血液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很高,進一步檢查后確診為C型肝炎。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如何感染C型肝炎病毒,印象中也只有10年前因為骨痛熱症接受過血小板輸液治療。確診為C型肝炎后,一開始我很害怕。因為,我只知道有B型肝炎的存在,對C型肝炎卻很陌生。經過醫生的分析后,我開始明白並接受治療。”
雖然,C型肝炎一旦治療成功,再復發的几率並不高,但瑪莉在過去十多年來卻復發了四次。她甚至曾經因為心灰意冷而不再定期追蹤檢查,直到最近收到醫院的電話,提議她接受新藥治療。“藥物副作用經常讓我極度疲累、感覺不適,頭髮也有脫落的現象,另外,嘴巴偶爾會感覺有金屬味。但是,我對治療有信心,也鼓勵所有C型肝炎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定期追蹤檢查,絕對別放棄任何機會。”
瑪莉口中的新藥,就是趕在世界肝炎日前(7月28日)正式引入我國藥物市場的C型肝炎的新治療--VICTRELIS(學名為boceprevir)。
藥物以干擾素為主
目前,醫學界用來治療C型肝炎的藥物以干擾素為主,針對患者的個別情況,以不同劑量、不同形式的干擾素或是合併其它的藥物(例如:ribavirin)一起治療。但是,C型肝炎的治療效果會因為病毒的基因型(genotype)和病毒數量而出現差異。
羅斯馬瓦蒂:本地基因型1和型3最常見
肝臟專科醫生兼“亞太病毒肝炎撲滅聯盟”(簡稱CEVHAP)執行委員羅斯馬瓦蒂教授(Professor Dr. Rosmawati Mohamed)表示,C型肝炎的治療目標主要鎖定在幾個方向:改善肝臟的發炎情況,使肝功能恢復正常;清除患者體內的C型肝炎病毒,治愈C型肝炎。C型肝炎有六種主要的基因型(基因型1至6),其中以基因型1最難治療,馬來西亞最常見的C型肝炎基因型就是基因型1和基因型3。
陳素賢:新藥不能作為單一藥物治療
衛生部肝臟部主管兼士拉央醫院(Selayang Hospital)肝病專家陳素賢醫生說明,新藥對于C型肝炎治療的作用:“boceprevir是屬于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藥物,是一種針對基因型1的C型肝炎藥物,但不能作為單一藥物治療或取代目前使用的藥物,而是必須與長效干擾素和ribavirin聯合使用。這項治療方法適用于之前已接受治療,但未能達到持續反應的患者,或者那些之前未接受治療的患者。”
過去,以C型肝炎基因型1的治療標準來根除C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大約是40%。隨著新藥boceprevir的面世,若在標準治療上配合使用新藥,相關研究顯示,C型肝炎患者的治癒率可以增加兩到三倍。
隨著新藥面世,C型肝炎的治療迎來了結合新藥、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和ribavirin的“三重療法”新時代,這對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大喜訊。事實上,及早開始治療慢性C型肝炎,不但能夠避免肝臟細胞因一再發炎而走向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難治局面,也可以降低末期肝病和肝癌發作的几率。
須經血液檢查確認
事實上,全球大約有1.7億人長期受C型肝炎病毒感染,估計每年超過35萬人死于與C型肝炎病毒相關的肝病。然而,相較于B型肝炎,我們對C型肝炎極少關注,甚至幾乎完全不關注,因而導致肝炎成為世界上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一旦感染C型肝炎病毒后,超過一半以上的病患(60%~70%)會演變成慢性C型肝炎,經過20、30年后,大約有5%~20%會轉為肝硬化,其中1~5%最終會死于肝硬化或肝癌。羅斯馬瓦蒂教授說,C型肝炎病毒其實就像是“沉默”的殺手,因而很多人往往沒有意識到其症狀的存在,更不知道自己可能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加上C型肝炎的症狀大部分都是非特異性的,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健康問題。
疲累、注意力不集中、惡心、腹脹都可能是C型肝炎的常見症狀,另外比較少見的症狀是食欲不振、尿液深色或黃疸(皮膚或眼睛發黃),但大多數都是病情嚴重了才出現症狀。換句話說,肝炎病毒的感染通常很難透過表面症狀得知,必須經由血液檢查才知道自己受到感染。
留言列表